第154节
“唆使他人争讼,这可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情。”
苏泽挨着训,此时的海瑞还是一个刚刚进入官场的新人,也是一个将《大明律》封为圭臬的迂人。
海瑞自然没有脱离这个时代传统士人的思维。
那就是诉讼是不好的,民间的诉讼多是因为教化不好,要劝解百姓不要告状。
只不过海瑞的出发点倒是和白知县这种不同。
白知县不喜欢百姓到衙门告状,是不想因为争讼多了,影响自己的考成升迁,也不想卷入这些案子,让自己得罪地方乡绅。
海瑞不喜欢百姓到衙门告状,就是传统的儒家观念,以为教化百姓就能解决一切问题,老百姓就应该温顺的接受纲常伦理的统治,而不是用律法来钻空子。
说白了,就是一种朴素的儒家道德,他的想法是能不诉讼就不要诉讼,有了纠纷那就尽量保证弱者的利益。
他试图用道德代替法律的作用。
对于熊岳的死,海瑞自然也是很心痛的,但是在心痛之余,海瑞苏泽这种挑起诉讼的方法不光彩,不是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。
海瑞接着说道:“熊岳之死中的冤屈,我也有所耳闻,但是死者已逝。既然已经签下了甘结,此事已经了结,不该再生事端的。”
“若是坏了南平民风,人人皆事事争讼,父母官还要如何教化百姓?”
说完这些,海瑞的眼眶也有些发红,熊岳是他的弟子,就如今就这样死了,他自然也是非常悲痛的。
不过他依然不支持苏泽这种行为。
苏泽合上课本问道:
“老师,律法是什么?”
海瑞愣了一下,给出这个时代的标准答案:“那自然是正纲常,惩奸恶。”
苏泽就知道是会这样的答案。
封建时代的律法,本质上还是治人术,就是维护皇权统治的一套系统。
读书人自然都将纲常放在第一要位上。
苏泽说道:“既然是正纲常,一方官员就是一方百姓的父母,父母为何要用如此酷烈的刑罚,来惩罚自己的孩子呢?”
海瑞变了脸色。
苏泽提出来的,其实就是封建君臣父子体系下的一个思维漏洞。
既然是百姓的好慈父,那为什么要给犯错的孩子进行这么残酷的刑罚,还要当众实行这些残酷的惩罚呢?
这显然无法用儒家那套脉脉温情的道德学说来解释了。
海瑞哑口无言。
苏泽继续说道:
“秦制人人都骂,但是前朝历代哪里有不学秦制的。”
“但是我朝不学!洪武帝制《大诰》,让百姓人人学习,就是要学汉高祖的‘约法三章’,律法就是朝廷和百姓的契约!”
“法是什么?就是天下万民和和朝廷的契书,官吏犯法,则诛官吏!豪绅犯法,则诛豪绅!”
苏泽说完之后,心中还有一句“天子犯法,则诛天子”没有说出口。
但是这两句话,已经让海瑞愣住了。
他是举人,自然也是知道明初朱元璋制定《大诰》,并且允许百姓将残害百姓的官吏绑到京师告御状的事情。
不过这项制度在洪武年实行过一阵子就名存实亡了,大明官员审案子也依靠大明律,而不是什么《大诰》。
总之,《大诰》也属于那种扫入垃圾桶的薛定谔的组训。
苏泽高高举出洪武爷的旗帜,说明洪武爷是支持诉讼的,甚至是支持民告官的,这让海瑞无法辩驳。
苏泽说完之后,对海瑞拱手说道:“老师,这案子还没结,我一定要还熊兄一个公道!”
海瑞沉默了一会儿,从袖子里掏出一枚银子。
“汝霖,你前程远大,莫要行鬼蜮手段,熊岳的案子你自己看着办吧。”
“这银子交给熊岳的母亲吧,你们和熊岳有同门之谊,日后多去看看他母亲。”
苏泽和陈林三人连忙拱手,苏泽知道海瑞的俸禄是多少,这对他来说可是大一笔银子。
海瑞挥手说道:“为人师者,不能护住自己的弟子,是我的失职。”
“你刚刚说的那些,莫要外传,要是被人曲解了,日后对你入官场不利。”
海瑞也听出来,苏泽这一套律法契约论,隐去了最重要的一段关系。
律法既然是契约,那是谁和天下万民签订的契约呢?
若是皇帝签订的契约,那皇帝有错要怎么办?
那是不是意味着天下万民就可以背弃这份契约,揭竿而起推翻皇帝?
不能这么想下去了,海瑞越是想越是觉得不对。
苏泽起身告辞,他知道海瑞精通律法,并不是死读书的迂腐读书人。
这段话当然无法扭转他读了几十年书的三纲五常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