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节
“没试怎么知道?”王志飞信心满满,眼前看到的东西太惨烈了,如果能见报,绝对会让国家重视。
教室里日光灯的光芒倒映在康英的眼中,反射出冰冷无机质的光:“你怎么知道没有人试?几年前,我就找过省里,今天你们看见了什么,不用我说吧。”
“也许,还需要再找找更高的部门。”安夏说。
她知道想干掉一个利税大户不容易,某省会重点gdp大户用放了一年多的原材料做月饼的事情,是靠央视记者暗访才爆出来。
安夏用胳膊肘顶顶王志飞:“你什么时候出息一点?进入央媒?”
“我尽力。”王志飞苦笑一声。
“对了,听说只有身上没有中毒迹象的孩子才会被送出来?”
“不,这些孩子是我资助的,不是村里人自己送出来的。他们之中有人已经慢性中毒,不过不是完全没救,只要离开那个环境,再做洗砷手术,会好起来的。”
“我今天看见……”安夏说起那个照顾女人的男孩子,看起来也不过十岁左右。
“你说的是郑大勇吧。我想把他也接来的,他不愿意,他说如果连他都离开,就没有人照顾妈妈了。当时为了谁留下,兄弟俩还打了一架。”
康英仰头望着天空,这里的夜空澄净,能看见密密麻麻的星星。
“我是希望能把所有孩子都带出来的……”她的声音发涩,与平时的那个冷美人完全不一样。
“这是你爸的愿望?”安夏忽然问道。
康英一怔,继而点点头:“他说,如果不是他发现这里雄黄矿的储量足够大,可以大发展,也不会让这里变成这样。
他回来过一次,看到了你今天看到的那些场景,他十分自责,抑郁而终,最后的遗愿,是要我替他弥补过失……”
她沉沉叹了一口气。
“我想过很多办法, 最终发现,我什么都做不了。”
在办公室里冰冷强悍的康英,此时肩膀微耷, 眼睛望着教室里兴奋的孩子们:“帮不了所有人, 只能把还有希望的人带出来。”
“也许我可以想办法。”安夏说。
康英转头看着她的眼睛,忽然笑起来:“你?你能做什么?”
“不知道, 尽力一试。”
安夏向康英了解到她已经做过了哪些,具体是怎么做的, 反馈是什么, 以避免类似的操作。
康英对这个村子确实尽力了。
从工厂设备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, 提高劳动保护。
被拒绝,因为这样的话,厂子会增加一大笔开支。
从工人操作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。
从实际操作的结果来看,也不行。
再厚的防护服, 也穿着不舒服, 这里从矿点到厂里有一段路不能走车,只能人背, 夏天干这活,一会儿就热了, 许多人就脱光了上衣, 背着含有砷的矿石。
矿石里的砷不会让他们马上死去, 但会从皮肤瘙痒开始,慢慢渗入肌理。
……
话说多了, 康英对安夏的态度也慢慢变成了朋友间的亲昵:“我找人统计过生病对劳动力的影响。如果能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, 可以提高劳动效率。结果他们却说……”
安夏接话:“三条腿的猪找不到, 两条腿的人还找不到?他们不干, 有的是人干。”
康英一愣,继而露出无奈的笑容:“居然跟他们说的一模一样。”
那可不么……这套话术在想办法催生三胎,据说人口红利已经暴跌的时代都好用。
何况如今才是执行严格计划生育的第十二年。
“他们还说了很多,说这是发展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……”康英冷笑一声。
安夏知道,拿别人的性命,别的地区发展说事,是没用的。
她曾有一个80后的本省朋友,对她说了许多神奇的操作,比如身份证上的年龄,想写什么时候出生,只要跟窗口的人打个招呼就行了。
比如,那个朋友所在的小城市,一朝登上某企鹅的弹窗新闻,是因为市里五百多人同时落马,从上到下,一撸到底。
所以,安夏对污染的严重程度感到震惊,对康英遭遇到的事情没有感到特别不可思议。
安夏想到一些办法,与康英商量。
如果在证监会干活的两个公司的人看见这一幕,一定会惊掉下巴。几天前,她们还互相怼,不给面子,现在竟然同仇敌忾了。
第二天,安夏与王志飞离开学校,各自回到工作岗位。
不出所料,王志飞的稿子被压了。
尽管是两个不同的省,不过只要努力,跨省也不是难事。
主编说了许多套话,重点就一句:你不要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,矿关了,矿区里的人都到你家吃饭?
王志飞想再努力争取争取,也没有用,主编眯着眼睛看着他:“你是我们社里很有前途的年轻人,以后做事,要学着圆滑一点。不然你一辈子就只能跑新闻,永远也升不上去。”
“如果升上去就是这种结果,那我还不如不升!”王志飞没憋住火。